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周口 > 下设单位 > 正文

关于征集《关于加快新时代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2/5/27 13:47:06 浏览:425

来源时间为:2022-05-1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市发改委牵头起草了《关于加快新时代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全市人民及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建议。

一、征集时间

按照工作安排,征集时间为2022年5月10日起至2022年6月9日。

二、征集方式

一)登录六安市人民政府网“全市政府网站意见征集平台”()留言;

二)书面信件。邮寄地址:六安市行政中心6号楼316室,邮编:237000;

三)电子信件。发送至电子邮箱:sfgwqyk@126。com;

四)联系电话:0564-3379722。

来信请注明“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字样及来信人姓名、联系方式,真诚欢迎您为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出宝贵建议!

附件:1.关于《关于加快新时代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2.《关于加快新时代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六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5月10日

附件1:

关于加快新时代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及过程

为抓好《关于支持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秘〔2021〕78号)《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十四五”振兴发展规划》两个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更好地发挥意见、规划的指导作用,市发改委起草了《关于加快新时代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立足我市“十四五”规划,紧盯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逐项进行了细化明确。

二、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有九大方面、三十条具体内容。

(一)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结合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围绕老区振兴发展,提出了阶段性目标。

(二)推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提升发展现代制造业,开展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展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

(三)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实施大别山革命老区对外联通通道建设工程;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优化能源基础设施;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中心、城市大脑建设。

(四)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县城提质扩容,加强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小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五)促进绿色转型发展。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六)全面深化开放合作。主动对接区域重大战略,谋划推进与东部地区城市对口合作;加快推进合六同城化。开展规划编制、产业布局等顶层设计;努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

(七)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发展教育事业,有序增加城镇学校学位供给,扎实落实义务教育“双减”;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市、县级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传染科)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弘扬传承红色文化。

(八)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落实财税支持政策。提高金融服务质效。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九)强化组织实施保障。加强组织领导。突出项目支撑。健全实施机制。

附件2:

关于加快新时代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为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奉献。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结合六安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六安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奋力打造“一区四地一屏障”,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具有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特色的绿色振兴发展新路。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达到2650亿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0:40:50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显著提高,红色文化影响力明显增强,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到2035年,力争实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省差距明显缩小,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形成,基础设施内畅外联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形成红色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兴旺、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新局面。

二、推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推深做实“138 N”和“6969”工程,加快培育一批农村产业带头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10亿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

(四)提升发展现代制造业。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电子信息、铁基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绿色食品及生物医药为重点,深入推进“积树成林”“老树育新干”工程。发展壮大战略支撑产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优化提升发展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木材家居、建材建筑等传统产业,推进企业提质增效。

(五)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研发设计、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竞争力。加快发展健康养老、现代商贸、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发挥旅游综合带动作用,争创全国红色旅游线路精品景点和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六)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实施大别山革命老区对外联通通道建设工程,加快沿江高铁等铁路建设,开展合肥-安康、沿淮高铁项目前期工作以及合肥-舒城(万佛湖)等市域铁路研究论证。建成合六叶高速(六安段)改扩建、德上高速(舒城段),建设合肥至周口高速(霍邱段)、铜陵至商城高速(合肥至霍山至皖豫界段)等项目,推进交通网络贯通加密和扩容提升。建设临淮岗复线船闸,实施六安港周集作业区建设。推进金安通用机场建设,加快金寨机场前期工作。

(七)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淮河干流王家坝至临淮岗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建设工程、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工程、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等重大水利工程。开展丰乐河行蓄洪区、大别山水网、淠淮易涝区排涝等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实施杭埠河、淠河、史河等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推进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临淮岗工程蓄水综合利用、江淮分水岭水库资源配置等重点水源工程。

(八)优化能源基础设施。适度有序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建成投运金寨抽水蓄能电站,打造绿色能源基地。实施金寨抽蓄500千伏送出工程和六安高皇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施天然气管道通达工程,加快东桥枢纽合建站、金安至叶集至金寨支线等建设,不断完善区域油气设施布局。

(九)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通信网络建设,推动5G网络向乡镇、农村区域延伸覆盖,消除4G网络、光纤宽带网络覆盖盲点。培育行业和区域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引导中小企业加快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云化改造,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大数据中心、城市大脑建设,鼓励开展北斗系统应用。

四、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

(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建设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全面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新城区有序拓展和外围组团建设,统筹推进合六经济走廊六安新城和叶集皖豫特色城区建设。深入实施“畅循环、强功能、补窟窿”专项行动和“厂网河”“供排水”“建管运维”“城乡统筹”一体化的“水管家”,持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十一)推进县城提质扩容。加强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加快霍邱铁基新材料、金寨中医药大健康、霍山大别山生态食品、舒城电子信息(光电显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

(十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小镇,引进创新要素和市场投资,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合理谋划和规范发展特色小镇。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引导人才、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双向有序流动,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十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一定时期内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危房改造,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供水、建设小型标准化供水设施,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五、促进绿色转型发展

(十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攀亲结缘”工程,推动创建一批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加快氢能和燃料电池、航空发动机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共建企业科技孵化器。推进六安大学科技园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优先布局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星创天地和众创空间,打造“众创空间 孵化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完善人才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营造人才发展良好氛围。

(十五)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大别山水资源保护和沿淮、沿淠等重点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设,积极保护大别山五针松、霍山石斛、银镂梅等野生植物极小种群。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深入开展金寨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

(十六)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加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加强工矿遗产、“三线”遗址等保护利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厂矿旧址、遗址申报国家工业遗产,打造一批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

[1] [2]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