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周口 > 企业单位 > 正文

泥捏的精灵:淮阳“泥泥狗”

发布日期:2024/6/20 10:35:46 浏览:23

来源时间为:2024-02-21

在河南周口市淮阳区举行的太昊陵人祖伏羲祭典中,有一种遗存下来的泥玩具,它就是有着“真图腾”和“活化石”之称的“泥泥狗”。传说中它们具有使人消灾祛病、吉祥平安的神秘功效。

人祖庙会

淮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三次建国、五次建都。淮阳有一座被誉为“天下第一陵”的太昊陵,是“三皇之首”和“人文始祖”伏羲的陵庙,百姓俗称其为“人祖坟”。每年的农历二月,淮阳都会举行“二月会”庙会。

“二月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伏羲、女娲兄妹为婚,成为中华民族由群婚制到对偶婚制的第一对夫妻。定姓氏制嫁娶,革除群婚之弊,也因此,人们把伏羲氏、女娲氏奉为神媒。

大“泥泥狗”作品《四头怪》。“泥泥狗”又称“陵狗”或“灵狗”,是伴随着宗教祭祀和古老民俗而生的产物。

在“二月会”上,人们打破氏族观念,以“会”的形式,把各个部落的青年男女召集到太昊陵,在会场中央放一块带有“窑孔”的大石头(人们称它是“神媒石”)。男女之间如果互相有意,就用手摸一摸“窑”,二人情投意合,结合后就会得子。

“二月会”上,香客们烧完香,拜祭过伏羲,许愿或还愿之后,会捎些被称为“泥泥狗”的泥塑玩具回去。因为传说中,“泥泥狗”具有使人消灾祛病、吉祥平安的神秘功效。有些香客不仅会送给孩童“泥泥狗”以讨个吉利,还会把“泥泥狗”带回自己的家乡,扔一些到水井里,喝了这种井水可以“清心明目,医治百病”。而一些行路客商还会从“泥泥狗”身上抠下一点点泥土来泡茶,认为可以治水土不服。

大“泥泥狗”作品《九头怪》。

“泥泥狗”是淮阳太昊陵人祖伏羲祭典中必不可少的泥玩具的总称,又称“陵狗”或“灵狗”,也是伴随着宗教祭祀和古老民俗而生的产物。相传在远古时代,天塌地陷、洪水泛滥,地上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二人只得求上天做媒。他们两人从山上推下两扇石磨,起誓如果石磨最终结合在一起,他们就结为夫妻;否则,仍为兄妹。最终,石磨在山下结合在了一起,他们也就结为了夫妻。

后来,伏羲和女娲感到自然生育太慢,就用泥捏制泥人,这些泥人晒干后,便有了生命,成了会说话、走动的活人。就这样,“泥泥狗”伴随着古老的宗教祭祀和民俗活动遗存下来,并被称为“真图腾”和“活化石”。

“泥泥狗”的品种有数百种之多,其中不乏奇禽异兽与人兽同体的形象。

“精灵”也是家计

沾染着太昊陵人祖爷灵气的“泥泥狗”,出自淮阳城东面的十二个村庄,分别是金庄、武庄、陈楼、许楼、段庄和五谷台等村庄,村庄里有许多人家以捏制“泥泥狗”为生,有的人家还是世代相传。

“泥泥狗”的纹饰图样里普遍有一些生殖符号,是由生殖器官抽象变形而来的,近似于符号样的花纹。纹饰种类分别有三角纹、折纹、类绳纹、类篮纹、菱纹、叶纹、花卉纹、蹄印纹和太阳纹等等。这些纹路与符号反映出“泥泥狗”繁衍生息的内涵。

“泥泥狗”作品“草帽老虎”。“草帽老虎”有着扁圆状的虎头,绘着人面纹饰,似戴一顶草帽。在淮阳当地传说中,“草帽虎”的造型来源于伏羲女娲兄妹通婚,女娲结草为扇以来遮羞。

“泥泥狗”的原材料出自淮阳城东边的土地,过去都是先把泥巴放到石磨上,反复用大木棒边捶打边翻面,将泥土打制成黄胶泥,观察到泥块细腻均匀,就放到阴凉处用塑料纸蒙上备用。胶泥不能太软,太软捏制时容易走样,捶打泥的过程非常关键,遍数不足,捏成的“泥泥狗”就容易龟裂。

打泥之后,就是搓坯。挖一块适当的胶泥,搓成大小、形状差不多的坯子,开始捏制,捏制过程中动作要连贯,自上而下一气捏成,动用手臂和手指的力量。双手张开围成一个圆形,两个拇指和食指从头至脚一撸、一捏、一按、一掐、一挤,一个活脱脱的“精灵”就被造了出来。

上图和下图分别是泥泥狗”的捏制和点制。

“泥泥狗”自然晾干后,以炭黑着底,再次晾干,在器物上描出红、黄、绿、白等五色线条,其黑色底色是华夏民族的一种“本色”,也称为“正色”“神色”“忠色”和“古色”。如四神之中的“玄武”,“玄”便是黑的意思。

而传统的“五色”,

青、赤、白、黑、黄,对应的五方、五行分别是:东为青,属木;西为白,属金;北为黑,属水;中为黄,

属土。古人对“五色”的感受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要素相互联系,这些物质要素和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直接关系,是中国古代极度重视的五种“正色”。

等待自然晾干的“泥泥狗”坯。

染黑底色后,等待上色的“泥泥狗”坯。

“点花子”,画出清晰的彩色线条。

最早“泥泥狗”用的黑色,是把麦苗烂,掺上锅底灰,利用麦苗自带的油性和黏性,让打底的黑色变得温润柔和。后来,手艺人们开始使用染衣服用的黑染料,加入皮胶,放入锅内加水煮滚,把颜料充分溶解,放凉,倒入染缸,即“煮墨”。

之后,将捏好的泥胎放进铁笊篱,浸入染缸染黑后快速捞起,一个个放到平板上晾干。晾干后,就进行最后一道工序:“点花子”。点花子就是给图案配色,基础的配法是“外白、里绿、里红”。听起来专业而复杂,但现在“泥泥狗”的上色全部都交托于丙烯颜料,比以前方便简单许多。

泥泥狗”作品“猴子抱桃”。左为泥坯原型,右为染黑、“点花子”后的成品。

独特的大“泥泥狗”

大“泥泥狗”不是市面上经常见到的、十厘米以下且长相相近的“大路货”。它一般是指身高在三十厘米以上的“泥泥狗”。这种大“泥泥狗”不仅体型大,气势也强,从大“泥泥狗”那突出的血盆大嘴、颗颗毕现的白牙及拙朴的表情中,可以看到自古至今人们在凶悍的神兽形象上寄寓着自我强大、镇灾辟邪的期许。

小“泥泥狗”是成批量制作的,模样都差不多,甚至还可以用模具翻制。而大“泥泥狗”则是每种形状只捏一个,造型绝不重复。因此,每一只大“泥泥狗”捏成后都会成为绝版。

大“泥泥狗”作品“牛魔王”“蛇精”。

大“泥泥狗”捏完,干透,画好,就算完成了,不上清漆(清漆又被称为“凡立水”,是一种不含着色物质的涂料,主要成分是树脂和溶剂,光泽艳丽,容易成型);小“泥泥狗”画好后还要刷一道清漆,刷漆后涂黑变得乌黑发亮,描绘色彩反倒暗淡了。但刷清漆是必要的,目的是防止把“泥泥狗”当哨子吹的时候,嘴巴沾染上颜料。

无论哪个行当,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创造力。在20世纪80年代的淮阳,能捏大“泥泥狗”的,仅有四个人,他们是石金领、李修身、吴建立(音)和房国富。2006年,房国富被河南省周口市文化局授予“终身成就奖”,这是对他创造性捏制“泥泥狗”的褒奖。2000年以前,除了房老先生家之外,淮阳几乎没人会捏大“泥泥狗”。

大“泥泥狗”作品“多头怪”。

只不过,捏“泥泥狗”是门纯真又质朴的艺术,没有扎实的功底,一时半会领会不了其中的奥秘。好的“泥泥狗”看上去有一种“力度”,这种“力度”不仅仅指的是造型,捏制也讲究度数。房老先生家捏的大“泥泥狗”是站立着的,仿制者捏的大“泥泥狗”则掌握不了平衡,头重脚轻,站也站不住,只好躺着卖。某次,房老先生见到仿制版的大“泥泥狗”,“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说:“这是哪门子‘泥泥狗’啊?!”

1984年1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河南民间美术展览”上,淮阳“泥泥狗”的亮相引起轰动,这一被世代传承的手艺获得世人的瞩目。2014年“淮阳泥泥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最新企业单位
推荐:轴承 乌鲁木齐 开封 迪士尼产品 江门 玻璃 空运快递 行政代码 珠海 芜湖 宾馆 建材 新乡 木板房 城市 德州 中介 榆林 长沙婚庆 工艺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