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周口 > 企业单位 > 正文

“豫”见新河南

发布日期:2024/5/16 11:10:25 浏览:19

来源时间为:2023-10-30

郑东新区龙子湖智慧岛。本报资料图片

卢森堡货航“空中丝绸之路”号在郑州机场首次亮相。本报记者郭北晨摄

周口跑腿公司

殷墟景区外景。王飞摄

周口跑腿公司

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在此安家。本报资料图片

河南博物院主展馆,迎面而立的巨幅铜塑深深吸引着关注的目光:一位古人双手牵着两头起舞的大象,寓意这里的先民推开古老的大门,从远古走向文明。

《说文》里说,“豫,象之大者”,意指积极进取者。《周易·易传·大象传》里说,“雷出地奋,豫”,同样指奋发、进取。一个“豫”字,不单单是河南的简称,更是河南文化和精神的体现。

时代巨变,但精神、梦想、远见和宏大的格局不曾改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次亲临河南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寄予我们“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的殷切期望,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了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

两年前的10月29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闭幕。在这次重要会议上,省委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作决策、抓发展,提出“两个确保”奋斗目标,作出实施“十大战略”重大决策部署,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立柱架梁、落子布局。

行走河南,才能更好地读懂中国。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具有特殊地位、承担重要责任。走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新路子,是时代使命,更是亿万中原儿女的热切期盼。

河南奋进的脚步,不断书写新的传奇。探寻河南,“豫”见精彩。那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中原大地有哪些新变化、新标识、新形象、新气质?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中,中部大省发展的长期趋势和成长逻辑又是什么?

创新成为鲜明新标识

温婉优雅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阎锡蕴被称为“科研女神”,其成果两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目前被省医学科学院全职引进。

“家乡对科研人才的呼唤让我很心动,这里对科研人才的重视更令我感动。”心动加感动,阎锡蕴决定回到老家河南。10月15日那天,中原纳米酶实验室在中原医学科学城揭牌落地,被称为新一代“化学魔术师”的纳米酶,将在医学、化工、食品等领域施展“魔法”。

“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实验室“掌门人”阎锡蕴期待着,把实验室打造成为全球纳米酶领域的引领者,为河南超千亿级纳米酶产业发展赋能。

两天后,尧山实验室在平顶山揭牌,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为主攻方向开展研究。

“我们希望能在两到三年内打造出来两到三个标志性成果,真正在生产一线创造增长点,以科技创新助力河南更出彩。”尧山实验室副主任米立伟说。

2021年7月,“嵩山”崛起;2023年10月,“尧山”建成。两年多来,我省省实验室“方阵”成员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已达到16家。

一家家高能级创新平台背后,承载的是科学家突破原始创新的期待,是引领产业加速发展的重任,更是省委和省政府对未来河南发展的谋划。

环顾四周,陕西瞄准“硬科技”发力,安徽正在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湖北布局“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加速演进,大家都在加速,比的就是魄力、速度与可持续能力,稍微歇歇脚、松口气,就会错过抢占未来的先机。

“在建设现代化河南新征程上更加出彩,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是‘华山一条路’,舍此别无他途。”省委书记楼阳生反复强调。

河南下定了决心,既为现在,更为将来。立足实际看河南,放眼全国看河南,极目世界看河南,架起高质量发展的柱梁,盖好现代化河南的大厦,就要补上河南最突出短板,让科技创新成为“最大增量”,掌握开启发展之门的主动权。

一个个赋能企业的案例,刻画着创新河南的生动实践——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增长,对电池所需的锂矿开采力度也随之加大。去年,通过省科学院与洛阳市科技局的对接,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助理研究员李龙与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了科技攻关项目,结合企业科研与应用需求开展合作项目研究。

“我国锂资源很丰富,但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盐湖中,并且盐湖卤水中共存有大量的干扰元素,因此导致锂资源提取和现场检测难度大。”如今,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新型锂离子快速检测技术,在数分钟内即可实现现场对锂离子定量分析,为企业降本增效。

一个个不断刷新的数字,标注着创新河南的跃迁刻度——

16家省实验室、40家省产业研究院、36家省中试基地相继落成,1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50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98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创新联合体高效运行。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超过52,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万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11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创新活动活跃度、创新落地转化率实现快速提升。

创新发展已成为河南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实际行动,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

抬头望天,璀璨群星中,有颗“河南一号”卫星。透过它的视角,俯瞰如今的中原大地,会看到一个怎样的河南?

从郑东新区龙子湖畔到黄河北岸,再到郑州航空港区双鹤湖畔,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策源科技创新、建设中原农谷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重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守护生命健康……“三足鼎立”的科技创新大格局已然形成,创新发展的壮阔图景正不断绘就。

在创新生态中,人才是最活跃、最积极、最关键的因素。

郑大、河大同日迎来院士校长,短短一年多时间,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河南大学河南戏剧艺术学院、中原工学院,接连迎来高端人才“新掌门”。

“河南对教育和人才的重视、敢想敢干的魄力、高效务实的作风,让我下定决心来到河南”“我充分感受到,河南建设需要人才,河南特别爱惜人才,在这里能干成事”……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真心实意服务人才,河南正在形成引才聚才“强磁场”,越来越多高端人才选择河南、加盟河南、圆梦河南。

“这几年,不只是我,很多外出求学就职的同学,都明显感知到家乡的变化,感受到河南对人才的渴望,对发展和创新的急切心情。”去年从四川大学博士毕业的张楠,在细细对比了郑州和成都多家科研平台的情况后,选择回到河南,入职省科学院生物医学研究所开展仿生器官芯片研究。

聚人才,拼的是环境。

2021年,刚入职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的苑景坤就快速申请到了人才公寓,每天上班直线距离不到200米,女儿也顺利入学,无需为教育的事儿烦恼。今年9月,他与同为研究院科研人员的妻子李荔枝拿到“郑州市高层次人才”证书,将在购房、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我们感受到了河南对于人才的渴望,对创新发展的决心与魄力。现在方方面面的条件都很好,正是我们大展身手、干出一番成就的时候。”他说。

从强化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保障,到完善安家补贴、住房保障、科技分红等激励制度,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到建好大院大所等平台载体,河南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以环境留人和以事业留人。

2021年以来,河南全职引进国内外院士等顶尖人才18名、 194名、海内外博士10509名,引才数量和层次均实现历史性跨越。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是创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赵西三说,“我省应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重塑创新格局,构建市场驱动、需求牵引、企业主导的创新体系,引导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推进科技创新高效转化为新产业、新产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如今,游走于智慧岛种类繁多的研究院所之间,穿梭在高精尖科技企业的实验室内,经过潜心科研的高层次人才身旁,无一不让你感受到——

这是一个创新发展理念正深入人心的河南,这是一个创新发展步伐正不断加快的河南,这是一个为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更多创新动力的河南。

开放提升融通新气质

“通香着嘞”“叨叨叨”……无名,一名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德国留学生,一句“老乡们”拉近了他与国内网友的距离,从此他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成为传播中原文化和中医文化的流量担当。

胡振兴,一位80后许昌小伙,瑞贝卡加纳工厂总经理。在一段视频中,他在非洲用“河南口音”英语为加纳工人开会,火出了圈。

俩人在社交媒体上的视频片段,成为外界看河南的一个窗口。

曾经,开封三轮车夫许世杰自学英语,向外国游客介绍家乡。今天的年轻人,用社交媒体传播河南、讲他们自己的故事。

这种变化,是内陆大省河南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见证。

开放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在拓展,在豫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98家,600余家河南企业走进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员交往、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今年上半年,平高集团中标的国际项目大幅增加,其中开关设备出口合同近6亿元,同比增幅超100。”平高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明翔介绍。

从装备出口到一体化服务承包商,从意大利到巴西,从传统输变电到新能源、储能业务转型升级,平高出海是豫企海外业务不断升级的一个缩影,高端装备成为河南制造出海一张名片。

拥抱世界、共赢发展,近年来,河南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战略,内陆腹地正悄然变身开放前沿。

“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凌晨两点,郑州机场北货运区灯火通明,一片繁忙景象。自动称重扫码、立体货库、无人叉车……诸多智能设备系统的加入,大幅提高库区保障效率。科技范儿十足的郑州机场,年货邮保障能力由50万吨跃升至110万吨。卢森堡货航常态化运营8条以郑州为中心的洲际货运航线,触角延伸至全球200多个城市。

“海上丝绸之路”通江达海。河南发展河海联运、铁海联运,周口港、信阳淮滨港开通20多条国际、国内集装箱航线。河南开通至青岛、宁波等港口的铁海联运班列,2022年全省铁海联运班列运输集装箱18.9万标箱,驰骋“黄土地”奔向“深蓝大海”。

“陆上丝绸之路”提质增效。中欧班列(中豫号)开行频次稳步提升,集货范围覆盖全国3/4区域,境外网络遍布欧盟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40个国家140多个城市,被客户亲切地称为“黄金班列”,综合运营能力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网上丝绸之路”创新发展。以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为契机,我省在发展跨境电商上持续发力。创新开展全国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率先探索“网购保税 线下自提”、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等模式。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日承载能力达3000万单以上,运营效能居全国前列。

不沿边、不靠海,内陆大省河南何以跻身开放前沿?在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世欣看来,河南科学把握信息时代国际贸易演变趋势,以电子商务、航空经济发展撬动开放格局,以制度创新牵引观念创新,更浸润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这是善用后发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变短板为长板的生动实践。

境内外“双枢纽

[1] [2] [3]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推荐:衡阳 扬州 宾馆 女明星 德州 美容 江门 大连 上海SEO 空运价格 运输 保洁 呼和浩特 机场代码 三日游 玻璃 社区 浙江 服装 塔城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