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周口 > 资讯杂谈 > 正文

周口市淮阳区:以实干实绩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发布日期:2024/1/10 8:53:54 浏览:11

来源时间为:2024-01-04

本报讯(记者侯俊豫通讯员蒋文科)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淮阳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四下基层”工作法,强党建、抓产业、解难题、惠民生,以实干实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夯实党建基础。该区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书记工程”,区委常委会12次听取专题汇报,研究推进创建工作。32名处级干部、248名乡镇(街道)科级干部入村手把手指导创建、面对面答疑解惑。10个创建专班各负其责,统筹整合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帮助落实资金3.7亿元、落地项目176个。创建村(社区)“五星”支部18个、“四星”支部100个、“三星”支部181个、“二星”支部167个、“一星”支部2个。把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作为主题教育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区委书记张建党现场交办整顿工作任务清单,区四个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到新排查确定的9个村调研指导村党组织整顿工作。截至目前,该区共落实项目28个,涉及资金788万元,新增村集体经济收益291万元;调整不胜任、不尽职的村“两委”干部20名;化解矛盾纠纷145件,办理民生实事278件。

赋能特色产业。该区聚焦“一村一品”,立足“培育大产业、招引大企业、建设大基地、创建大品牌、融入大市场”的发展思路,坚持规模化、产业化、园区化“三化”并举,探索实施“政府 龙头企业 村集体 农户”四方同频发力合作模式,投资3亿余元,新建5个西红柿产业园、1个鸽子产业园、3个蔬菜产业园,带动5000多户农户受益,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新格局。落实“双绑”机制,坚持“农户 合作社 龙头企业”模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联合北京志广果蔬、山东德盛农业等龙头企业,按照统一农资、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分红“六统一”模式,实现抱团发展、互利共赢,利益联结全区291个行政村,每年每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可增收3至5万元。强化科技支撑,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中国农业大学淮阳教授工作站。选派农业技术人员100余名,推广高新技术20项,培育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5135家,培养致富带头人468名,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深调研解难题。围绕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该区处级干部确定调研选题35项,各单位明确调研选题190余项。

该区开展“七团七进”线下活动100余场次,排查主导产业培育、文旅文创发展等4个方面7类问题,专题调研51场次,发现问题20个,现场解决13个。开展“四访两送”下访约访228次,上级交办案件化解率超过96。该区调处谭某信访件的经验被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国家信访局认可,并印发给全国各地学习借鉴。依托“周五企业服务日”“万人助万企”活动,该区实现对263家重点企业走访全覆盖,召开联席会1547场,小问题现场“会诊”立即解决、大问题通过跟踪“会诊”机制解决,为企业发展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开展党员干部“双报到”活动,全区8000余名党员到404个社区网格报到,入户走访6万余户,梳理问题建议1600余条。

办实事惠民生。坚持以学促干,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主题教育的落脚点。针对农产品上行邮费高、工业品下行不通畅等难题,按照“一村一站”建设要求,该区积极探索“电商 快递 供应链”模式,构建以区级分拣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服务中心为中转、村级服务站点为终端的区乡村三级物流统仓共配体系。目前,该区投资8亿元占地312亩的电商物流产业园正在建设中;全区468个行政村设立村级综合服务站,“快递进村”通达率100,农产品上行效率提升30。该区积极探索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的方式和方法,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1 N”乡村幸福家园综合体。该区党群活动中心、文化大礼堂、村级警务室、乡村讲理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村级卫生室、电商物流积分超市、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食堂、老年理发室、乡村大食堂等服务场所一应俱全,打造集便民服务、医疗保障、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民生服务新平台,全面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目前,全区建设完成民生服务新平台69个,盘活闲置校舍、厂房25处,节约土地70余亩,惠及群众60万余人。

下一步,淮阳区将严格按照省委、市委工作部署,持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务实行动守初心,精准聚焦目标任务,不断强化理论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抓好检视整改,以主题教育实实在在的成效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