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周口 > 资讯杂谈 > 正文

兰格追踪:七月份钢铁行业大事记回顾

发布日期:2023/10/8 11:50:47 浏览:43

来源时间为:2023-08-01

7月4日,宣威市年产22万吨高碳铬铁(3×36000kVA高碳铬铁矿热炉)建设项目正式签约。高碳铬铁是高端钢材重要原料,项目建成后可补强曲靖市高端钢材产业发展原料链条。宣威市年产22万吨高碳铬铁(3×36000kVA高碳铬铁矿热炉)建设项目由湖南凯信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建设地点为宣威经开区凤凰山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10.3亿元人民币,占地约248亩,项目共分两期完成,其中一期计划建设一台36000kVA高碳铬铁矿热炉、煤气回收烧结、除尘等设备,建设办公楼、仓库、厂区道路、高压输配电线路等相关附属设施;二期计划建设两台36000kVA高碳铬铁矿热炉、余热发电,完善相关附属设施。建设工期为24个月,预计2025年12月建成投产。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3亿元左右,年缴税金5000万元左右。

福建罗源闽光钢铁年产130万吨高速线材生产线项目获批

7月11日,福建省工信厅批复了福建罗源闽光钢铁年产130万吨高速线材生产线项目,项目拟于2024年6月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48015.23tce(当量值)、79790.44tce(等价值);其中,年消耗电力18898.07万kWh、高炉煤气30391.84万Nm3、回收饱和蒸汽(1.0MPa、184℃)81600.00t;项目新增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9189.14tce(当量值)、34152.74tce(等价值);企业新增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6556.43tce(当量值)、39207.37tce(等价值)。项目线材轧钢工序能耗37.02kgce/t,优于《钢铁企业节能设计标准》(GB/T50632-2019)中能耗设计指标值及项目改扩建前工序能耗水平。项目新增综合能源消费量将纳入福州市“十四五”期间能源消费统计范围,对福州市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目标有一定影响。

宁夏建龙冷轧厂锌铝镁带钢产线热试成功

7月26日,宁夏建龙首卷锌铝镁带钢产品顺利下线。宁夏建龙冷轧厂锌铝镁带钢产线是该公司紧扣集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求,落实自治区新能源发展战略结构调整,持续推动企业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的重点建设项目,年可生产规格为1.5-4.0mmx375-525mm的锌铝镁带钢产品20万吨。

双碳整合:

关于推动江苏省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7月3日,江苏省工信厅发布了《关于推动江苏省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我省铸造和锻压行业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障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布局与生产要素更加协同,建成5个左右具有示范效应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智改数转效应凸显,打造10家左右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示范工厂;绿色制造水平提升,铸造行业颗粒物污染排放量较2020年减少30以上,年铸造废砂再生循环利用达到300万吨以上,吨锻件能源消耗较2020年减少5,培育20家左右绿色工厂。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

7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的通知,结合工业重点领域产品能耗、规模体量、技术现状和改造潜力等,进一步拓展能效约束领域。在此前明确炼油、煤制焦炭、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烧碱、纯碱、电石、乙烯、对二甲苯、黄磷、合成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炼铁、炼钢、铁合金冶炼、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电解铝等25个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的基础上,增加乙二醇,尿素,钛白粉,聚氯乙烯,精对苯二甲酸,子午线轮胎,工业硅,卫生纸原纸、纸巾原纸,棉、化纤及混纺机织物,针织物、纱线,粘胶短纤维等11个领域,进一步扩大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

河北发布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7月4日,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共同制定了《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到2025年,铸造和锻压行业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前列,保障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产业布局与生产要素更加协同。重点领域高端铸件、锻件产品取得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一体化压铸成形、无模铸造、砂型3D打印、超高强钢热成形、精密冷温热锻、轻质高强合金轻量化等先进工艺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建成2个以上具有示范效应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大中小企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智能化改造效应凸显,打造2家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培育30家以上环保绩效评级A级企业,培育25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培育6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2035年,行业总体水平进入国际行列,形成较完备的产业技术体系和持续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培育发展10个以上国家(世界)级知名企业。

首钢发布低碳规划,2050至206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

7月6日,()宣布《首钢股份低碳行动规划》并介绍了我国钢铁行业与首钢低碳发展现状,提出首钢未来低碳转型发展的目标及实施路径。根据规划,首钢股份明确提出要争做超低排放示范者、低碳发展引领者、产业协同推动者,2025年CO?排放总量力争达到峰值,部分产品具备减碳60能力;2030年,低碳产品专线具备吨钢CO?排放强度比2020年降低30的能力;2035年,CO?排放总量较峰值降低30;2050至206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成为全球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先锋。

生态环境部拟出台管理办法规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

7月7日,为进一步规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及相关活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社会各界对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高度期待。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在火力发电企业开展,按计划将逐步覆盖其他重点排放行业,但仍有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节能增效等对减碳增汇有重要贡献的众多行业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获得减排经济回报。启动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利于激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

工信部公示多项行业标准,黑色冶金行业44项

7月11日,工信部根据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已完成《铅酸蓄电池用腐植酸》等46项化工行业标准、《石油化工油品调合设施技术标准》等5项石化行业标准、《现耐蚀合金大口径无缝管》等44项黑色冶金行业标准、《硬质合金精磨圆棒》等96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钆铁合金》等5项稀土行业标准、《石英玻璃棉》等35项建材行业标准、《数控机油泵转子车床第1部分:精度检验》等92项机械行业标准、《飞机整体油箱油压载荷计算方法》等27项航空行业标准、《麦绿素粉(大麦嫩苗提取粉)》等44项轻工行业标准、《隐点机织粘合衬》等42项纺织行业标准、《空投包装箱》1项包装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石油化工电加热系统设计规范》1项石化行业标准外文版的编制工作,《含铜抗菌不锈钢》1项黑色冶金行业标准修改单的修改工作。在以上标准、标准外文版及标准修改单发布之前,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予以公示,截止日期2023年8月10日。

国务院国资委: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7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国资央企推进会,会议指出,各中央企业要坚决贯彻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环保理念融入企业经营发展全过程、各环节。要扎实推进“十四五”节能重点工作,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深入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升级改造,强化节能技术研发应用。要深入开展节能降碳主题宣传,持续提升。

工信部:加紧制定实施钢铁等十个重点行业稳增长的工作方案

7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赵志国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恢复向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增速分别较去年上半年和今年一季度加快0.4个和0.8个百分点。作为制造业脊梁的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行业利润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同时看到,当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不足、效益下滑等困难和挑战,但从趋势上看,我国工业持续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落实促进汽车和家居消费等政策,加紧制定实施汽车、电子、钢铁等十个重点行业稳增长的工作方案。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深化部省战略合作,积极支持工业大省挑大梁。聚焦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企业,建立健全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问题诉求解决闭环机制,推动经营主体迸发更大活力。二是努力扩大有效需求。深入开展消费品、原材料“三品”行动,组织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推动医疗装备、通用航空、邮轮游艇等产业创新发展,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需求。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十四五”专项规划统筹调度,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实施专项贷款,加大制造业投资力度。引导拓展重点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市场,巩固工业产品出口。三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加速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迈进。加快发展5G、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光伏、通信设备等领域发展动能。

安阳钢铁:拟10亿元参与设立河南省绿色钢铁产业发展基金

7月26日,()公告,拟与公司控股股东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天工智造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关联方共同出资设立河南省绿色钢铁产业发展基金。基金注册规模50.01亿元,公司、安钢集团、河南资本集团、河南钢铁集团、天工投资基金分别以现金方式认缴出资人民币10亿元、20亿元、10亿元、10亿元、100万元。基金主要投资于公司控股子公司周口公司股权,具体用于周口公司项目建设等。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

7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提出,从严从紧控制现代煤化工产能规模和新增煤炭消费量,《方案》明确的每个示范区“十三五”期间2000万吨新增煤炭转化总量不再延续。确需新建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应确保煤炭供应稳定,优先完成国家明确的发电供热用煤保供任务,不得通过减少保供煤用于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此前未纳入《方案》的新建煤制烯烃、新建煤制对二甲苯(PX)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规定,根据项目原料、用能、水资源等要素保障条件,经评估论证并纳入《方案》后,由省级政府核准。新建年产超过100万吨的煤制甲醇项目,由省级政府核准。

生态环境部:6.8亿吨钢铁产能完成或正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7月27日,国新办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举行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发布会上表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约3亿吨、水泥4亿吨、平板玻璃1.5亿重量箱。近些年,全国减少燃煤使用量4亿多吨,有10.3亿千瓦煤电机组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6.8亿吨钢铁产能完成或正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1] [2] [3]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