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周口 > 旅游景点 > 正文

从旅游到旅行中国人在路上

发布日期:2016/7/25 17:47:54 浏览:1230

填饱肚子,一度是几代中国人生活中的大事。然而曾几何时,出门去看看花花世界,成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美其名曰“在路上”。如果稍作梳理,中国人大规模的旅游,大抵从三十多年前的“公家人”开始,各种级别的会议扎堆风景名胜区,会开了,景也逛了。后来,生活条件改善了,越来越多的人踏上旅途,上车睡觉,下车看庙,还有拍照和尿尿,满眼见人不见景成了很多人的旅途生活写照;近些年,诸如古镇艳遇、出国探险之类的深度游诞生,“驴友”、“山友”上天入含一时间,全世界到处都有中国人的影子了。回顾中国人三十年旅游变迁,也是对“旅游”、“旅行”、“自由行”等观念更新改变的三十年。

大约20年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穆帅到陕西某地的市政府研究室实习,一个马上就要退休的正处级调研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老先生每天按时到办公室,沏茶,看报,然后翻出一摞摞影集。那是他工作多年来,尤其是近十多年在各地的留影。要退休了,此时难免会回忆过去。

穆帅正是个愣头青,也凑过去看,果然叹为观止。影集是按区域分类的,东北、华北,边疆、沿含到处都留下了调研员的踪迹。“开会,我们是去开会。”老先生对穆帅强调着,一边颇为得意地指着一张张照片。他几乎到过国内所有的省份,当年能挂上些名头的景点,都曾驻足留影。

若干年后,国内外也去了不少地方的穆帅,却念念不忘那一时刻对旅游的最初观感。那时,他只去过市区的几家公园,最远到了秦岭的某个峪口,所以面对教科书中才能看到的这些美景美照,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旅游人绑在工作上,钱又从哪里来”

时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形式:会议 旅游

游客:“公家人”或采购员

特点:吃住不费心,但游览的心态和现在不同

自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少传诵至今的诗词名句与风景名胜相关。南朝诗人沈约写过“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可能是最早提及旅游的诗句。而在新近发现的山东昌乐“骨刻文”中,有记录两千多年前东夷平民娱乐活动的“旅”、“游”二字,可见中国人游山玩水的历史多么久远。

但现代意义的旅游,百度的解释是:“人们为了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或者商务目的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这,不过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三十多年的事情。

穆帅当年垂涎的那位调研员“开会 旅游”的形态,或许正是中国人开始将旅游变成生活一部分的“发端”,当时,只有“公家人”或是销售员、采购员这些到处跑的人才能借机享受。70岁的李煜老人是穆帅的母亲。退休前,她的旅游经历也跟调研员相仿。几十年都在西部一个小县工作,北京还是文革时期去过。“哦,对了,上大学时,与同学一块爬过太白山,这算旅游吧”

穆帅见过母亲下山后拍的照片,几人拄杖并立,人人挎着个瘪瘪的小书包,衣服摞着补丁,精气神倒是满足的。工作后,每个月几十元的工资要养活老人孩子,“旅游人绑在工作上,钱又从哪里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李煜出差参加一次会议,“机会来了。”那次会议在唐山开,各地来开会的几个人一合计,绕道去了秦皇岛,逛了一次北戴河。“那是我头一回见大海。”2014年2月,李煜回忆起那次“绕道游”,还是很开心。后来,她又去过黄山、西湖,都是部委组织的全国会议,吃、住、游,都由会议买单。那时,已经有禁止到风景名胜区开会的规定了,但禁归禁,会照开,越是著名的景点,会议越扎堆,学习、交流、培训、订货,名目繁多的各种会议引来的参加者,造就了第一批“旅游者”,由此很多单位、机构在名胜区修建起豪华的楼堂馆所,以适应这种多少有些畸形的“旅游”需求,甚至延续到近些年。

其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1986年,中国已正式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旅游业写进“七五”计划中,将由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只是“开会 旅游”的状态还占多数。

几十年过去,再回想当年这种情形,李煜也觉得怪怪的。“那哪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呢除了沾了一点公家的光,自己不用掏钱,吃住确实也不费心,但游览的心态不像现在。”

退休后,李煜和老伴走亲访友,顺道游了不少名胜,虽然自己花钱,旅途也颇为疲惫,但玩得很舒心,“与过去最大的区别——我自由了!”

有闲钱和自由时间的走马观花

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

形式:“一窝蜂”出游,从国内到国外

游客:“一窝蜂”的“观光客”

特点:上车睡觉、看庙拍照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直至九十年代初,除了沿海的部分地区,中国很多地方依旧是传统社会:像多年以来那样,人被束缚在土地、单位、组织等一元化的社会形态中,思想远没有而今解放,身心也不如现在“自由”,刚刚饱暖,何论游玩。

一旦迈入现代社会,旅游市场会迅猛发展。陕西海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地接联合中心副总经理侯林认为,经济活动的加强、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劳动制度的改革,双休日和黄金周假日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中国人有了闲钱和自由时间,旅游由此开启。这一界限得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始,直到新世纪的初年。

2009出版的《旅游概论》一书中有一组数据:1985年,中国国内游客数量仅为2.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0亿元。1998年,游客为6.9亿人次,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国。到了2002年,已达8.78亿人次、3878亿元。

人多了,钱赚了,但如同旅游景点的各类服务设施相对简单一样,该阶段的旅游者也着实不够“品级”,甚至不懂得怎样去旅游。

穆帅就是此时开始游玩各地的,他自称“走马观花的观光客”,谁能逃得了备受诟病的“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呢,要么就是看庙、拍照——全世界景点最爱拍照的或许正是中国人,每到一个景点,甚至来不及看一遭,只顾拍照。

在15年的老导游侯林看来,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状态或许不可避免。那个年代,大多数游客的见识、品位,以及对旅游的理解,几乎都停留在“人云亦云”甚至“看景不如听景”的层面,不懂怎么去欣赏、体味。

侯林眼中的旅游是三个字——“美”、“异”、“享”:欣赏一切美的东西,美景、美食、美人、美德;寻访与平时异同的地域、风景、体验;放松心情,享受人生。

这一时期大多数的旅游者,只能称之为“观光客”,听说哪个景点热门,就抱着一种看西洋景的心态,一拥而去,如蜻蜓点水,照片拍了不少,心情也很愉悦。不说旅游服务存在的诸多问题,单说一些观光客的“劣迹”,就有违于旅游的本意。由此带来白色垃圾污染、任意刻字“到此一游”、不知礼仪、浪费等诸多问题,甚至贻害至今。

“这其中有自我控制的素质问题,也表明了旅游观念的递进与更新。”38岁的侯林去过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当旅游成为一项工作,很多原来课本中的景观呈现在眼前,“也就那么回事了”。

有人喜欢自然风光,有人追求人文历史,有人这些都不爱,“哪怕是独自开着车随意溜达,在不知名的山谷里发一阵呆,也是享受的。”在侯林看来,“不一定非要去南极、上太空站,像个土豪一样。”旅游是种心境,是个体解脱于过去的“束缚”之后的一种身心解放。

可在那个阶段,刚刚有了点闲钱、有了些时间的大多数观光客们,哪里懂得这些,游了玩了,去了很多地方,就已经很开心了。

活在当下,说走就走

时间:本世纪初至今

方式:今天就制订旅游计划

游客:“背包客”

特点:探索与发现,用脚了解世界

网友米子的旅行启蒙来源于她小学时候。那时,她老爸利用暑假出差的机会,带她去了很多地方,比如大名鼎鼎的北京猿人遗址。后来上历史课,她骄傲地告诉老师:“我去过周口店!”估计老师也没去过,让她介绍了一下那些山洞是什么样子的。

上了大学,米子开始“穷游”,“借全国各地同学的学生证打个半价票就去玩了”,住最便宜的招待所,喝水壶装的白开水,啃面包就榨菜。年轻时没有吃苦的滋味,有的是万水千山走遍的喜悦。

“所以我对现在那种把梦想放在遥不可及的将来的自我催眠很不赞同,尤其是说退休了卖了房去环游世界什么的。”米子说,什么阶段的人生有什么样的风景和感受,“不要吃完了米饭,把最好吃的菜留到没了牙、缺乏胃动力的时候再去吃”。

活在当下,今天就制订一个旅游计划吧。米子的旅游观就是这么率真而简明,就像网络上那句流行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正是中国人旅游三十年变迁到而今的主流观念。

这时中国早已荣膺世界最大的旅游消费国。仅以《2013年春节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为例,全国接待游客2.03亿人次,旅游收入1170.6亿元。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为8318.27万人次。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已超德国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中国游客境外消费总额1020亿美元。

出境游对于某些旅游者来说已经不算什么,随着“城市病”的加剧,都市游客们去“农家乐”,越是乡土气息的越好。此时的旅游已从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化。

对米子来说,旅游就是探索与发现,所以她越来越不爱做细致的“攻略”,“人生已经太多束缚和计划,就不要再背个‘壳子’去行走了。”她只是订票、酒店、签证,剩下的就在旅途中即兴发挥。“旅行就是离开熟悉的城市和生活去释放自己,所以要做点平时做不到的事情,才会有更多惊喜。”

她的新浪博客“行走的米子”,有4万多拥趸。一千多篇文图记录着她一路走,一路吃喝玩乐,遭遇的很多有趣的人与事,比如在法国安纳西不期而遇的“高山放牧返乡节”,那么多动物,牛啊,马啊,狗啊,甚至鸭子,都在街上披红挂彩地游走,人欢马跳,好不开心。更好玩的是不断结识朋友,很多超过十年的友人,是在旅途中结识的。

“用脚去了解。”她在法国的阿尔小镇溜达,发现地上有各种颜色的地标,继而兴奋地悟出黄色的地标就是梵·高的“足迹”,她想发现了藏宝图的秘密一样,开始探宝之旅。每找到一处梵·高的足棘就会立着与场景相仿的他的画。梵·高落座过的咖啡馆依旧,给她以恍如昨日又物是人非的交错感触。

米子一次只去一个地方,住下来,慢慢地走。这,或许是旅游真正该有的节奏:休闲。哪怕独自发发呆也是好的。

中国人将来的旅游会是什么——

不是贪玩,而是“对世界有好奇心”

今年春节期间,有人在老挝目睹了中国背包客的盛况。这条微博说,“万荣,欧美背包客云集之地,以户外漂流闻名,本不是中国旅行团与自驾车队青睐之地,但今日所见,国人与白人游客的比例接近1:2,琅勃拉邦更是达到惊人的2:1。”他叹道:“老挝全境已被‘占领’!”而一条跟帖评论说,为躲避国内游扎堆,来到柬埔寨巴肯山看日出,“一次限上300人,一数,中国人有280!巴肯山已被占领,只差一面红旗了!”

像这样在旅途中的中国旅行者简直太多了。2014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数据显示,预计全年旅游总收入可达2.9万亿元,国内旅游人数可达32.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可达2.54万亿元,出境旅游人数约9730万人次……

2014年2月,侯林接受记者采访时,正在中国台湾游玩。另一位被称为“旅行家”的sea-mouse则跑得更远,他逛到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去了。

34岁的seamouse自称常年在全世界“流窜”,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国外游荡。知名的旅游出行网络平台“蚂蜂窝”有

[1] [2]  下一页

最新旅游景点
推荐:绍兴 遵义 仓储 迪士尼上海 兰州 福建 地名网 重庆 嘉兴 沧州 汽车 木板房 台州 养殖 凉山 快递物流查询 汽车配件 摄影 材料 美发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