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周口 > 旅游景点 > 正文

周口旅游景点代表

发布日期:2016/3/17 11:24:26 浏览:1289

移动用户发送HNZB到10658000,订阅河南手机报。早报 晚报,每天一角钱。太昊陵

太昊伏羲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圣明帝王,他“为百王先”,居三皇之一,列五帝之首。他在人类社会从母系向父系,由野蛮向文明进化时期,以自已的聪明和智慧,立下了齐天功绩。后人因此称他为“始祖”、“斯文鼻祖”。“太昊”即是人们对伏羲的赞词,意为伏羲功德无量,向日月那样光明。为纪念祖先功德,春时这里已建伏羲陵墓。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来陈国,陈灵公曾陪同孔子观瞻陵墓;三国魏曹植曾<封思王于陈,拜谒伏羲祠后作《伏羲赞》。唐宋以来,太昊伏羲的陵墓不断扩建,包括陵地和祭祀的庙宇,占地广875亩。今存陵园内建筑为明代建筑,结构与明代皇宫相仿。它分内外二城,内城叫紫禁城,外城叫皇城。城内古柏夹道、碑刻林立、晨钟墓鼓、声闻数里。统天殿又叫大殿、前殿,是整个陵园中最大建筑,殿高米,面积390平方米;殿内有高大的神龛,内塑伏羲坐像,左右配有神农、黄帝、少昊、颛项塑像。太昊伏羲的陵墓高20多米,周长150多米;上呈圆形、下有方座,象征“天圆地方”,陵前有宋代青石碑一座,宽3尺,高15尺,上镛“太昊伏羲氏之墓”个大字,据传此碑为苏小妹用巾作笔写成。

女娲城

女娲,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她抟泥为人、化育万物、炼石补天并发明了笙簧乐器,对此《世本作篇》留有记载。《说文》曰:“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中国考古学者认为,古代传说中的女娲氏是部落首领,属仰韶文化,当在六七年之前。

文物部门根据民间传说和史书记载,经过长期勘探,发掘了该古城址。该城址呈正方形,分内外两层,城墙多为分层夯筑而成,今残存城墙最高点3米,宽8米,挖掘出大量釜、罐、鬲、瓮、瓦等春秋时期遗物,可见当时城池壮伟,居民殷盛。这一珍贵的古文化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画卦台

画卦台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画八卦之圣地,它坐落在城北一里的龙湖中,台高两米,广阔十余亩,四面环水,景色宜人。在这里,曾经升起了中华文明的第一道曙光。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年以来画卦台几乎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台上的原有建筑于民国十七年被淮阳行政长肖楚才全部拆除,一处完好珍贵的风景名胜随之荡然无存。

千年期盼,千年等一回。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2002年6月1日,一位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民营企业家黄婧女士,慷慨解囊,出资360万元,决心恢复画卦台原貌,重振画卦台雄风!以了千千万万个羲皇子孙的夙愿!经过建筑工人们560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画卦台一期修复工程宣告竣工。

“天生神物呈嘉瑞,地泄无机兆圣明”,素有伏羲恩师之说的白龟,也终于耐不住寂寞,于2003年9月13日上午10时,背负先天八卦图再现于世,从而使千古传说得以印证。目前,他已成为画卦台的镇台之宝,免费向广大游客开放。淮阳城四面环水,万亩城湖烟波浩淼。在城东北一里处的湖面上突兀着一座土丘,上面亭栏溢彩,古柏苍翠。这里就是太昊伏羲氏始画八卦的地方,故名画卦台,亦称八封坛。淮阳古称宛丘,是太昊伏羲氏建都之地,画卦台则是“伏羲于蔡水得白龟八卦之坛”。台高米,台基大约10亩,环台皆水,惟西南边有一条小道可行人。台上庙宇建于何时已失考,经过历史风雨的剥蚀,如今,作为古陈州七台八景之一的画卦台上的庙宇已不存在,只有那棵传为伏羲栽的八卦柏依然挺立如故,伏羲封其为八卦柏。画卦台所以有名,是因为伏羲用一条长横线代表“阳”,两条短线代表“阴”,进而组合图画出的乾、坤、兑、巽、震、坎、离八卦图,一转一动,阴阳消长,变化无穷。八卦之外又可组成六十四卦,再加上六爻的变化,自然界诸多事物的变化规律即可推测出来。八卦中确实蕴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八卦这部“无宇天书”,正在自然科学的各个探索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水灌台

水灌台位于周口市区东南,遗址为一高台,高7.8米,南北长110米,东西宽70米,面积7700平方米。该遗址全系文化层堆积,至今没有发掘。从断崖处发现有红烧土面5处,并有灰坑、墓葬,遗留下来的文物残片众多,仅拣到的就有龙山时期陶罐、扁锥状三角形鼎足、鸭嘴形鼎足、碗托,商代的陶碗、陶罐、陶盆等。根据有关志书记载,在水灌台还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斧、石铲、石箭头,预制陶壶、陶纺轮、骨针等。可以断定水灌台是一座龙山文物遗址。关于水灌台的历史传说和史料记载甚少,相传其原名为观水台,大禹开通九河治理水患,曾在此筑台观水象,但其何时改为水灌台不详。仅据《太平环宇记》记载,三国时魏将邓艾筑灌溉城于观水台上,可能此时将观水台改为水灌台。

太清宫

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5公里,是我国古代杰出思想家、道家派创始人老子的诞生地,旧名厉乡曲仁里。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生于春秋末年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即今鹿邑县太清宫乡。太清,道家渭天道,亦谓天空,传为神仙居住,道教常用以名其宫观。老子故里的纪念性建筑,初为老子庙,建于东汉桓帝廷熹八年(165年),后改为老子祠。唐朝创始人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以老子庙为太庙,起建宫阙殿宇,唐开元三十年(725年),玄宋李隆基正式改“紫极宫”为太清宫至今。太清宫前后两宫相距一里,中间有一条东西流向的清静河,取老子“清静无为”之意,河上有会仙桥,将前后两宫联为一体。两宫占地872亩,各种建筑600余间,殿阁棋布,雄伟壮观,极盛一时。“前宫”以太极殿为中心,东有老子牧牛场遗址,西有隐阳山遗址,中有九步井,至今仍存。大殿内供有老子塑像,殿侧立有高约1.5米,直径约25公分的铁柱一根,人称“赶山鞭”,实为老子“柱下史”职务的象征。自“靖康之乱”后,太清宫屡遭破坏,后又数度重修。

老君台

老君台,位于鹿邑县城东北隅。为纪念老子而修建。据清光绪《鹿邑县志》记述:“天宝二年(734年)建太清坛。文昌宫于台记。”台高13米,是一座以古代大砖构筑,由14个平面围成的高坛形古建筑,状若圆柱且有棱角,顶部面积765平方米,底面积略大。传说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升,故名“升仙台”。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进入老君台山门,是正殿,面阔3间,进深间,硬山式清代建筑,殿内西偏殿各一间。合上13棵桧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百鸟飞鸣。台下波光烟霭,湖水萦洄,景色宜人。映山门向南约里许的中轴线上,依次有望仙桥、明道宫、文昌宫、八角亭、游龙堤坊、万教之祖牌坊等。牌坊附近有“老子故里”、“孔子问礼处”两块碑碣。牌坊上书“地古永传曲仁里”下题“天高近接太清宫”,楣镌“万教之祖”,正书苍古遒劲。升仙台因老子道德高崇,古往今来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唐高祖李渊、高宋李治、玄宋李隆基、宋真宋赵桓,以及大文学家苏东城、欧阳修等都曾来此或祭祀朝祖,或观瞻游览,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华章。

弦歌台

弦歌台位于淮阳县城西南隅水静如练的南坛湖中,这里红连映日,碧荷接天,风景优美,景色宜人。弦歌台,又名厄台、绝粮祠,是纪念孔子当年厄于陈蔡绝日弦歌不止而建造的。《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孔子家语》、《孔子集注》、《搜神记》等书都有关于孔子在陈绝粮的记载。淮阳是孔子教泽所及之地,加之孔子在陈绝粮数千年来,世人共知。所以历代陈人建祠纪念,教化后人不忘儒家老祖宋一生的困苦与艰辛。现存弦歌台,为清乾隆四十八年重修。

包公祠

包公,位于淮阳城西北隅,陈人为纪念包拯而建。据载记,明成化年间,知州戴昕建祠。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知府包敏、知县张世濂重修。正殿两侧有对联:“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肠。”道出了人民赞扬包公的心声。包公在知开封府尹时,相传包拯奉旨下陈州放粮赈灾,在陈怒铡了皇亲四国舅曹虎,为陈人除了害,申了冤。淮阳立有《四贤祠碑》载:“包孝肃公有功吾陈也。持节发菌,痛抑豪右,所全话陈民数万”。陈人世代不忘包公恩德,在永箦食内故建祠祭祀。

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周口市颍河北岸,是“豫平原保存较好,建筑艺术价值较高的古建筑群”。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号称“周口八景之冠”。它犹如一段凝固的历史,记载着昔日周家口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鼎盛。关帝庙本名“山陕会馆”。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3年),乾隆、嘉庆时多次扩修,至道光十六年(1832年)全部建成,前后历时145年。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58米,面积达12590平方米,占地20余亩。整座建筑群沿南北中轴线,分三进院落纵深布局,结构严谨,极富神韵。清代文人高麟超在《洗凡文抄·陈游纪胜》中欣然赞:“关圣帝装塑威严,双石坊镂刻精妙,春秋阁飞檐建瓴,铁旗杆直插云霄,集公输之巧,荟冶炼之精……胜迹也!

太昊陵

太昊伏羲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圣明帝王,他“为百王先”,居三皇之一,列五帝之首。他在人类社会从母系向父系,由野蛮向文明进化时期,以自已的聪明和智慧,立下了齐天功绩。后人因此称他为“始祖”、“斯文鼻祖”。“太昊”即是人们对伏羲的赞词,意为伏羲功德无量,向日月那样光明。为纪念祖先功德,春秋时这里已建伏羲陵墓。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来陈国,陈灵公曾陪同孔子观瞻陵墓;三国魏曹植曾<封思王于陈,拜谒伏羲祠后作《伏羲赞》。唐宋以来,太昊伏羲的陵墓不断扩建,包括陵地和祭祀的庙宇,占地广875亩。今存陵园内建筑为明代建筑,结构与明代皇宫相仿。它分内外二城,内城叫紫禁城,外城叫皇城。城内古柏夹道、碑刻林立、晨钟墓鼓、声闻数里。统天殿又叫大殿、前殿,是整个陵园中最大建筑,殿高米,面积390平方米;殿内有高大的神龛,内塑伏羲坐像,左右配有神农、黄帝、少昊、颛项塑像。太昊伏羲的陵墓高20多米,周长150多米;上呈圆形、下有方座,象征“天圆地方”,陵前有宋代青石碑一座,宽3尺,高15尺,上镛“太昊伏羲氏之墓”个大字,据传此碑为苏小妹用巾作笔写成。

女娲城

女娲,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她抟泥为人、化育万物、炼石补天并发明了笙簧乐器,对此《世本作篇》留有记载。《说文》曰:“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中国考古学者认为,古代传说中的女娲氏是部落首领,属仰韶文化,当在六七年之前。

文物部门根据民间传说和史书记载,经过长期勘探,发掘了该古城址。该城址呈正方形,分内外两层,城墙多为分层夯筑而成,今残存城墙最高点3米,宽8米,挖掘出大量釜、罐、鬲、瓮、瓦等春秋时期遗物,可见当时城池壮伟,居民殷盛。这一珍贵的古文化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画卦台

画卦台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画八卦之圣地,它坐落在城北一里的龙湖中,台高两米,广阔十余亩,四面环水,景色宜人。在这里,曾经升起了中华文明的第一道曙光。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年以来画卦台几乎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台上的原有建筑于民国十七年被淮阳行政长肖楚才全部拆除,一处完好珍贵的风景名胜随之荡然无存。

千年期盼,千年等一回。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2002年6月1日,一位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民营企业家黄婧女士,慷慨解囊,出资360万元,决心恢复画卦台原貌,重振画卦台雄风!以了千千万万个羲皇子孙的夙愿!经过建筑工人们560个

[1] [2]  下一页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