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1-06-30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和“十三五”主要成就
过去的一年,是周口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盯“三高三优”目标,聚焦“四件大事”,狠抓“四大经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267.19亿元,增长1.7,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2,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5,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首次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城镇化率稳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三高三优”目标顺利实现。
过去的一年,我们果断出击、勇担使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措施,按照市委作出的系列部署,村自为战、众志成城,筑牢严密防线,迅速阻断了疫情扩散蔓延,取得了医护人员零感染、市内治疗零死亡的“双零”战果。动员全市倾力支援湖北,3批86名援鄂医疗队员奔赴抗疫最前沿,贡献了“周口力量”。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出台一系列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具体举措,在全省率先开展点对点“直通车”返岗服务,开通返岗就业专列专车14趟次、省际包车430多辆次,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有力有序恢复。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抓牢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累计拨付疫情防控资金7.5亿元,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不断完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实现县域全覆盖。
过去的一年,我们聚焦短板、精准发力,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76个、带贫46.69万人次。当年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5.1亿元。全市贫困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2906元,增长27.23。剩余4.5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优良天数达260天,增加59天;PM2.5下降10.7;PM10下降20.2,降幅全省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第三。44条城市黑臭水体完成整治任务,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通过住建部和生态环境部现场核查。重大风险防范有力有效,圆满完成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年度目标。莲花健康成功实施司法重整,撤销退市风险警示。问题楼盘化解攻坚工作位居全省第二。清偿农民工工资2362万元。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信访总量持续下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过去的一年,我们筑牢支撑、加速转型,高质量发展态势趋稳向好。临港经济上升为省级战略,沙颍河航道升级改造项目控制性工程主体全部完工,大广高速港区互通立交建成,中心港中部作业区47个千吨级泊位全部完工。开通了周口中心港至连云港港、上海港、盐城港集装箱航线,“豫货出海”内河集装箱航线组网基本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86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实现8064标箱。成功举办2020全国港口行业多式联运大会。多式联运枢纽港建设纳入交通运输部“十四五”规划。农业基础更加稳固,新建高标准农田86万亩,全国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全省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创建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粮食总产186.8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周麦33、周豆26、周豆28通过国审。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00多家,经营收入超800亿元。周口农高区创建正式进入国家第二批拟建序列。太康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工业生产稳中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高于全省3.2个百分点。实施“三大改造”项目398个,完成投资425.64亿元。太康、沈丘产业集聚区晋升为三星级产业集聚区,商水产业集聚区被认定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返乡经济步伐加快,连续举办6次情系家乡周口行活动,成功举办第一届周商大会,出台支持返乡下乡创业23条政策措施,新增返乡创业1.94万人,新创办各类市场主体1.92万家。项目支撑更加坚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7,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62个省重点项目和324个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耕德电子智能通讯终端制造、豫东LNG应急储备中心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周口民用机场通过预可研阶段国家民航局行业审查。恒大智慧农业现代产业园开工建设,投资超百亿元的益海嘉里(周口)现代食品产业园签约落地。争取新增债券资金118.6亿元、特殊转移支付资金27.7亿元、抗疫特别国债26.4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增速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过去的一年,我们协同发力、提升品质,城乡发展步伐坚实。实施百城建设提质项目608个,完成投资413亿元。建成棚改安置房27325套,交付17030套。完成2019年度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53个,开工2020年度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56个。周淮路升级改造、新北环、中原路跨沙颍河大桥等一批工程建成通车。开元万达广场开业运营。周口野生动物园、沙河湾湿地公园建成开园。30座一类公厕、34个街头游园建成投用。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新改建农村公路1078公里、桥梁133座3832延米,完成450个自然村通硬化路任务,改造农村危房6127户、农村厕所16万座,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村容村貌明显提升,被授予“农村垃圾治理省级达标市”称号。
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动力活力有效激发。“放管服”改革落地见效,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网上可办,76项事项实现“掌上办”,事项申请材料平均减少30以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部完成,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4971个。财税、价格、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好税收和社保费减、免、缓、降、返政策组合拳,减税降费25.23亿元,累计发放各类再贷款、再贴现28.07亿元,为市场主体节约成本1.1亿元。新登记市场主体9.42万户。开放步伐持续加快,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12个,总投资2350.9亿元。豫沪合作周口产业园、中垣环保科技印染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外贸进出口总额106.9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10.79亿元。鹿邑、西华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新增省外资金项目246个,合同引进省外资金1433.7亿元。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申报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过去的一年,我们倾心倾力、保障民生,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财政民生支出539.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3。省重点民生实事和中心城区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新增城镇就业7.2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9万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4所,92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和无证幼儿园全部完成治理任务。完成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阶段项目986个,“大班额”问题得到缓解,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郸城一高周口校区如期实现秋季招生。建成教师周转房1161套、农村教师住房3988套。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以上。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持续提高。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38亿元,惠及困难群众378.55万人次。
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人民防空建设,军民融合深入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不断强化。民族宗教工作成效显著。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统计、海关、公积金、史志、档案、气象、地震、外事侨务、社科研究、援疆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我们自觉接受市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审计监督,切实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政府自身建设水平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凝心聚力谋发展,全力以赴抓落实,“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周口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大跨越的五年。全市生产总值跨过3000亿元台阶,连续8年稳居全省第五位。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19142.8元,是“十二五”末的1.5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48.2亿元,税收收入达105.4亿元,税占比71.1,财税收入增幅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这五年,是发展动能大积蓄的五年。临港经济蓄能增势。加快港口及配套设施建设,组建港航集团,成功加入河海联运港际合作联盟,有效融入“一带一路”水运港口码头体系,周口成为河南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起点、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和豫东南对外开放的新枢纽。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7。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产业跃进千亿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产业迈进五百亿级。培育出驰名商标12个、省长质量奖3家。安钢产能置换项目的落地建设,填补了周口没有大型重工业项目的空白。返乡经济繁荣发展。吸引返乡创业人员24.82万人,创办市场主体20.74万家,带动就业130.51万人。全国部分省份返乡创业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走出一条由“北雁南飞”的打工经济向“群凤还巢”的返乡经济转型新路子。
这五年,是中心城区大蝶变的五年。确立了“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的城市定位。拆除违章建筑460多万平方米,完成棚改征迁4.9万户、1700多万平方米,建设棚改安置房10.5万套,开工建设安置小区33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67个。108个街头游园、100座公厕以及森林公园、铁路主题公园、沙河湾湿地公园、野生动物园等主题公园建成开放,实施7条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打通47条断头路,建设20条精品街,提升40条背街小巷,实施夜景亮化工程,提升改造城区4个高速出入口。万达、昌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建成投用。全省百城提质工程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周西、周项、周淮、文昌大道东延至郸城、八一大道南延至商水,以及安罗、商南高速周口段建成通车。郑阜高铁通车运行,圆了千万周口人民的高铁梦。淮阳成功撤县设区,结束了“一市一区”的历史。
这五年,是县域经济大发展的五年。6个县生产总值超过300亿元,5个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入十亿元时代。“一县一主业”集群发展计划有效实施,主导产业不断壮大,特色名片越擦越亮。全市拥有2个三星级、6个二星级产业集聚区和1个三星级、6个二星级、2个一星级服务业“两区”。鹿邑化妆刷、项城建筑防水、商水渔网编织、西华无人机植保喷防、太康锅炉制造、扶沟蔬菜、郸城制伞、淮阳塑料、沈丘聚酯网等特色产业名片享誉全国。鹿邑成为第一批全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
这五年,是“三农”基础大夯实的五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4。7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11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4.6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87万亩,粮食产能连续3年稳定在180亿斤以上,稳居全省第一位,蔬菜产量占全省的八分之一。畜牧业产值318.56亿元,连续5年居全省第三位。所有村庄通自来水,90的自然村通硬化路,3260个行政村完成电网改造,2583个行政村通天然气,村庄绿化覆盖率35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这五年,是生态环境大提升的五年。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PM10、PM2.5、空气优良天数连续5年均优于全省平均值,空气